嫩巴黎,巴黎嫩?法国和黎巴嫩有什么情感纠葛?马克龙需亲自上阵!
黎巴嫩爆炸一事可谓是轰动了全世界,这个已经被很多人遗忘的国家,如今重回公众的视线。 今早小编照例刷新闻,咦? 马克龙今早竟然到达黎巴嫩了。 原来他之前在推特说“与黎巴嫩兄弟般的情谊”,不只是说说而已啊。 更感人的是,他在抵达黎巴嫩后,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 他来这里是代表法国和黎巴嫩的友谊,他希望能组织欧洲和更多国家,一起救助黎巴嫩。 “黎巴嫩你并不孤单!" 是不是让你觉得很感人!!
毋庸置疑,马克龙的到来对黎巴嫩来讲是意义非凡的,为什么这么说呢? 因为马克龙是第一位在贝鲁特爆炸发生后,抵达黎巴嫩的外国总统。
不仅如此,还派两架军用飞机承载救援队伍和物资以及流动医疗站前往贝鲁特。
有人会问,法国总统为什么要亲力亲为,自己跑到黎巴嫩呢?
这其实是历史遗留问题。 今天小编就化身非专业的科普菌,给大家讲讲为什么,马克龙总统会对黎巴嫩爆炸这件事情如此上心。 不过在这之前,我请大家看张截图。 额……中国字我肯定是认识的,但这张图上面组合的每一句话,我都不认识。 巴黎嫩,黎巴黎,还有嫩巴黎…… 听起来怎么那么像某化妆品牌的姐妹产品啊? 小编再上网一搜,原来不知道黎巴嫩的人真的不在少数啊……
的确,黎巴嫩这个国家近几年很少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。 相比之下,大家可能更关心它周边的几个国家: 这么一比,黎巴嫩的话题度怎么也比不上周围的大佬们啊。 即便如此,黎巴嫩也是拥有自己的流量话题的! 与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东国家不同的是,这个国家有很多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教的人。
这大概是因为,黎巴嫩是中东国家中最早被西化的国家之一。 而历史上,法国就是担任“在黎巴嫩传播欧洲文化”的主要国家。 两国第一次外交要追溯到19世纪中期。
19世纪,叙利亚和黎巴嫩还是同属奥斯曼帝国下的一个省。 当地的马龙派教徒和德鲁兹派教徒,也就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长期存在着宗教冲突。 后来法国向奥斯曼土耳其施压,黎巴嫩就作为“保护基督教徒山地教区”,就和叙利亚分开了。 法国介入后,干脆赖着不走了,索性来传播传播“法兰西文化吧!”
于是当时的法国就开始向黎巴嫩派遣传教士、建立法国学校等。 这也是黎巴嫩至今有部分人会说法语的原因之一。
而黎巴嫩也在法国的影响下,成为了中东一众国家中的“西方国家”,首都贝鲁特还被成为“东方巴黎”。 但这依然跟嫩巴黎,黎巴黎和巴黎嫩毫无关系。
一战之后,黎巴嫩成为了法国的委任政治地。 即使黎巴嫩在1926年宣告成为共和国,但此时依然保留着法国的委任权。 二战时期,英军在自由法国部分的协助下占领了黎巴嫩,同年11月法国宣告结束了对黎巴嫩的委任统治。 1943年,黎巴嫩摆脱法国的委任统治,宣布正式独立了!
虽然法国对黎巴嫩的统治结束了,但买卖不成仁义在啊!
况且,法国统治期间,也确实帮助黎巴嫩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。
独立后的黎巴嫩在上世纪经历了内战,大量的黎巴嫩人民逃到法国寻求政治避难。
两国关系一直以来都比较融洽,说是兄弟般情谊也不为过吧。
希拉克总统在位时,和当时黎巴嫩的总理拉菲克·哈里里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政治情谊。
拉菲克·哈里里遇害身亡后,希拉克总统也是唯一一个出席葬礼的西方国家元首。
虽然两国关系在前两任总统在位时有所疏远,但自马克龙总统上位后,非常注重两国关系。
在马克龙的推动下,两国贸易往来也增多了不少。
2017年,法国对黎巴嫩的直接投资总额更是高达为6.12亿欧元,是2010年3倍。
马克龙总统还曾在萨阿德·哈里里在辞去总理一职后,邀请其来法国定居。
虽然近几年,黎巴嫩内部政治斗争激烈,但马克龙一直相伴左右。
看到这儿,你应该晓得,为什么马克龙要亲历现场了吧。
虽然说政治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,但像法国这样对黎巴嫩不离不弃还真是蛮感人的哦。
在今天抵达黎巴嫩后,马克龙马不停蹄地赶往事故现场,慰问周边受灾的民众。
而民众也把对黎巴嫩政治阶层的不满向马克龙倾诉。
看来黎巴嫩人民很喜欢小马啊。
一位当地居民用法语向马克龙表示感谢,“感谢法国,黎巴嫩是法国的儿子"。
而马克龙也深情表示,是,我知道。
唉,这场爆炸受苦受难的还是黎巴嫩的人民们。
也希望贝鲁特受灾的居民能早日重建家园,回归到正常的生活!
【END】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由于微信公众号近期改变了推送规则,如果你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,可以时常点击文末右下角的「在看」;或者将「法国学生汇」星标
这样操作后,我们每次新的推送才能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中~
快来加入学生汇各省新生群
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!
添加微信服务号
xueshenghui_liuxue!
告诉我们你想加入的群
小编拖你入群!
来一波「在看点赞分享」三连 让学生汇与你更近
#黎巴嫩首都爆炸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