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ther country : Italy
Phone:01 42 21 37 37
E-mail:sav@37-express.com
France
Invited gift 邀请好友获得返利
Invited gift

邀请好友后,好友消费的同时,您也可以获得大量返利。消费越多,返利越多

 

有一种病叫巴黎综合症?你确定自己没得吗

 

浪漫,奢华,优雅大概是人们对巴黎使用频率最多的形容词。


很多没来过法国的人对法国常怀有一种迷恋,但其实在法国的生活却是另外一回事


 

巴黎到底是天堂还是地狱

 

巴黎临床心理学家Olivia Goto-Gréget每周都会收到大约15名患者。


他们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,与他们在巴黎生活不适应有关,这些人在巴黎逗留的时间有长有短。而这些人都被诊断为患有巴黎综合症


 

巴黎综合症:Paris Syndrome,这种病症在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,由旅法日本心理学家Hiroaki Ota发现 。

 

巴黎综合症最先袭击了在巴黎定居的日本人,他们很多无法适应巴黎的生活环境。

 

 

在法国,人们会行贴面礼,甚至会公开接吻,还喜欢聊政治亲密话题


而在日本,人与人之间通常保持距离,鲜少谈论政治,公开场合过于亲昵和谈私生活这是粗俗的,巴黎的一切会让日本人感到不舒服。


 

 

而这种文化差异会让日本人感到巨大的压力。

 

症状会慢慢呈现出来:最初是恶心,失眠,恐惧,自卑等状况,然后渐渐孤立自己,把自己关在酒店房间或公寓里……


而严重的情况下会产生被迫害妄想症,甚至是自杀……

 

 

法国心理学家赫夫·本阿默指出:“心理脆弱的旅居者可能会失去承受力,当他们了解到关于这个国家的介绍跟自己所发现的事实不符时,就会引发心理危机

     

其实巴黎综合症这种旅行综合症不仅仅只有巴黎存在。


在很多旅游发达的地区都会出现,例如:印度,耶路撒冷,佛罗伦萨等国家和城市。尤其是西方人对印度,犹如东方人对巴黎


 

对于许多游客或者长期生活在国外的人来说,在遥远的国家逗留是逃离现状和对未知生活的冒险。

 

但他们并没有做好接受别国的文化差异的准备,也许他们在启程时,只一厢情愿的认为离开便是解决问题的办法

 

现在患有巴黎综合症的人数还在增长,而且不仅仅是日本人,还有不少其他国家的游客和移民,当然也有中国人

 

 

小编不禁自问,自己得过巴黎综合症吗?

 

刚来法国那会儿,也许得过吧。真正生活在巴黎才被现实的骨感戳痛,巴黎的浪漫,美丽都和自己无关,现实中的自己举步维艰。

 

 

刚来法国那会儿,小编那法国幼儿园水平的法语,自己听着都感觉自己的商都在退化

 

越觉得自己讲的不够好,就越不想开口,越不开口,法语的进步速度就越慢,就越自卑,渐渐的进入一个死循环

 

远离亲人,没朋友,语言不通,甚至不会做饭,缺乏生活常识的小编连菠菜油菜都分不清,感觉自己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


 

渐渐觉得自己的世界越来越灰暗,爸妈总是一个电话一个电话的打来,真的不想接,接了又说什么呢?


自己过的不好也不想让别人知道,更不想让家人担心……

 

来巴黎前想的是来巴黎镀金,而现实中巴黎仿佛一块破铜烂铁,把自己砸的遍体鳞伤

 

 

但幸运的是小编最终走了出来,有那么一天不知道怎么想明白了。

 

为什么会对巴黎对自己失望呢?也许因为对巴黎对自己的期望过高,先放放那些远大的理想。

 

把对巴黎和对自己的期望降下来,巴黎不过是座城市,先不要期盼从巴黎这得到什么,而是先要想办在这座城市活下去

 

 

不指望自己说一口地道的法语,但先要学会表达,哪怕用最简单的词汇,用最重的口音,只要成功表达就是自己的胜利

 

小编渐渐的把梦想中的巴黎和现实中的巴黎剥离开来。巴黎不过是座城……

 

心理学家阿德莱德·拉塞尔(Adelaide Russell)曾说:不要过于担心士气下跌远离一个人的家庭和照顾自己并不容易。更令人不安的是自我的缺席

 


 

面对现实,要学会自我评估,其实来到异国他乡都会经历几个阶段:幻灭,怀旧,适应,然后学会在现实中慢慢扎根

 

所以如果小伙伴们正处于巴黎综合症中,请先放松,你所面临的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。


请试着去接受这个与你想象中略有不同的巴黎吧,把自己放进尘埃里,然后开出花来。

 

 

最后小编用狄更斯在《双城记》中的话送给大家:这是最好的时代,这是最坏的时代……

 

那么如果这是最好的时代请鼓足勇气,如果这是最坏的时代,那它还能更坏吗?


 

注: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   

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 : 法国学生汇